这才是真正解决孩子不爱学习的方法,你再不看就晚了!
这才是真正解决孩子不爱学习的方法,你再不看就晚了!
作为学生,什么时候最快乐?下课,放学,寒暑假。
反正不是学习。
有的孩子把学习当成“死敌”,无论家长怎么威逼利诱,他们油盐不进,考试总是在倒数徘徊,得过且过。而有的孩子虽然成绩优秀,但同样觉得学习是索然寡味的事,从不喜欢。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
做一件不感兴趣的事情有多痛苦?想想你每天睁眼后去上班时的心情就知道了。
但事实上,不只是学生,我们全人类天生就不喜欢学习。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威林厄姆就发现,人类的大脑不是用来思考,而是用来避免思考的。
相比思考,视觉系统在大脑中所占的“内存”更多也更强大,他赋予人类看和动的本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数学等传统的思考任务上不如一个20块钱的计算器,但机器人却无法开车或回手抓痒。
有趣的是,由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会产生奇妙的愉悦感,所以尽管大脑不擅长思考,我们还是会受天生好奇心的驱使去寻找新的主意和问题。不过,我们会很迅速的分析解决问题需要多少脑力劳动,简单的问题让人无聊,困难的问题太费力,一旦大脑感知到这两种影响愉悦感的情况,他就会倾向于放弃。
基于以上研究,威林厄姆通过《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这一书直接告诉我们,学生是否喜欢学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能否持续地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愉悦感。想让学生爱上学校,就要创造一个使他的好奇心能够探索、能够获得成就感的必要难度的环境。好奇心系统可以说是一个兴趣雷达,在雷达探索范围内,不断哄着大脑,学习才会更有效。
也就是说,只有在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后,让他们在已有的认知范围内去主动获得问题的答案,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愉悦感,他们才能知道,学习原来是件好玩的事。
孩子的兴趣是什么?看看他们平时最喜欢玩什么就知道了。男孩子从小喜欢运动、武器、汽车,女孩子从小喜欢画画、跳舞、唱歌,这样的兴趣是显而易见的。从一个简单的兴趣出发,就能够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帮助孩子建立一条知识链或知识圈。
比如有的男孩子不喜欢学习,但喜欢打篮球,如果家长能够把篮球作为一个引子,因为他对NBA感兴趣,多让他看往期的赛事或杂志,找有中英双译字幕的版本方便熟悉英语;
因为观看篮球世锦赛,让他从各个国家的名称开始了解地理,了解各国的人情地貌;
因为篮球赛制涉及淘汰制、循环制、混合制等多种编排方法,可以引导他根据不同赛制的积分计算规则掌握简单的数学方程运算,甚至与篮球场面积、罚球线半径等有关的运算题都会让孩子产生亲切感;
因为打篮球除了运动技巧外,还涉及大量的如重心、重力、惯性等等知识,孩子可以从小学开始就通过篮球运动接触物理知识,等到初中学物理之后轻松辗压同龄人......
那么,学习对于孩子来说,就不会是痛苦之源,而是不断激发探索欲望的动力引擎。
这一切的可能性,都是以简单的打篮球为原点,延伸出的知识链。
让孩子产生学习兴趣更有效的办法,就是让他对学习拥有源源不断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类行为的最强烈动机之一,想想小时候下雨天转过的伞、洗手台边灌过水的袜子、对着电扇喊过的抖音、和小伙伴一起抠过的墙皮......
由好奇心引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是无穷的。130多年前,一个到了3岁还不会说话,直到10岁才去上小学,整日被父母担心、被老师呵斥、被同学嘲笑的笨小孩阿尔,在26岁那年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变成了伟大的爱因斯坦。
他苦口婆心的告诉我们,“我没有特别的知识,我只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至理名言啊。
孩子的好奇心能够从很多方面直观的反映出来。你的孩子一定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1. 爱问为什么,是个缠人的“问题精”。“为什么屋顶会长草?”“螃蟹为什么会横着爬?”“为什么我要去上钢琴班但小明不用?”
2. 容易被新事物吸引,对周围新鲜事表现出兴奋和新奇。喜欢新的游戏和物品;喜欢东摸摸,西摸摸,越不让碰的越想动。
3. 对更多带有科技含量的产品感兴趣。一有时间就抱着平板电脑、手机、学习机等电子产品和高科技玩具一直玩,而且掌握速度飞快。
4. 经常有“破坏性”的活动,切橡皮、拆笔、拆玩具,反复玩开关、按电梯等。
如果家长能够根据孩子的好奇心特征加以正确引导,鼓励他的探究行为,启发他们去积极思考,那么好奇心将会成为推动孩子独立求知的重要力量。
具体来说,家长可以尝试通过以下4点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1.从孩子提出的某个疑问出发,激发他的探索乐趣。
比如上文的例子,
“房顶怎么长出了草和树?”
“因为植物的种子会随鸟类的粪便落在房顶上,遇到土壤跟合适的条件就会生长。”
“那为什么土能长出植物?”
“是啊,为什么呢?”
遇到一些无法回答或无休无止的问题,拉着他一起查资料,从上述简单的问题,很容易延伸出土壤是怎么形成的,有哪些成分,各地区有哪种分类,该怎么保护等等生物、地理甚至环保知识。
你还可以跟孩子一起动手,挖一些土回来种下种子,定期的浇水,观察,写观察日记,在锻炼孩子耐力和观察力的同时,让孩子再多拥有一个你们共同的记忆和乐趣。
2.通过引导或寻找相似的、安全的替代品,把“探索”活动的破坏性降到最低。
比如孩子喜欢反复玩房间的电灯开关,带着他拆开一个废旧的手电筒,让他自己去观察手电筒中的电池、开关、灯泡,研究开关和电路的原理。
针对爱玩电子产品的孩子,家长可以在手机、平板电脑中下载一些有趣的仿真类APP,例如:爱科学,这个APP有584 个虚拟仿真实验,涵盖K12阶段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功能体现供孩子(看一看、做一做、学一学、秀一秀)非常有趣好玩的。
让孩子通过折腾虚拟的工具器材来代替现实中的“破坏”,享受探索乐趣的同时增长知识。
3.创造适宜的环境,满足孩子的观感刺激。
自然环境对培养孩子的好奇和求知欲极为重要。大自然中的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青山绿水等充满了知识的奥秘,对于孩子永远有无穷的吸引力。
利用节假日带着孩子去动物园、各种博物馆,增长见识,感受世界的多样与奥妙;平时下班后抽时间带着孩子散步、玩耍、骑车、荡秋千,让孩子在玩耍中扩展对形状、重力、重量、刚柔等复杂事物的认识。
4.利用故事丰富想象力。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有内容,有情节,形象生动。故事不但可以扩展孩子视野,而且对增强孩子注意力、丰富孩子想象力非常有效。鼓励孩子多看故事书,然而耐心的听他复述故事情节,对于丰富孩子情感,锻炼语言表达都有很大帮助。
想做到以上几点并不难,但在平时生活中,家长们可能常常会面临一些实际的困扰,比如工作繁忙,没办法腾出完整的一天甚至几个小时来陪孩子;比如有些家长在陪伴的过程中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启发孩子探索......此外,对于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父母之间的角色分工也十分重要。
解决以上疑惑,或想了解关于怎样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更多秘诀,不妨参考下一篇做法指导:
好爸爸的小目标:一年陪孩子完成156个实验
反正不是学习。
有的孩子把学习当成“死敌”,无论家长怎么威逼利诱,他们油盐不进,考试总是在倒数徘徊,得过且过。而有的孩子虽然成绩优秀,但同样觉得学习是索然寡味的事,从不喜欢。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
做一件不感兴趣的事情有多痛苦?想想你每天睁眼后去上班时的心情就知道了。
但事实上,不只是学生,我们全人类天生就不喜欢学习。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威林厄姆就发现,人类的大脑不是用来思考,而是用来避免思考的。
相比思考,视觉系统在大脑中所占的“内存”更多也更强大,他赋予人类看和动的本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数学等传统的思考任务上不如一个20块钱的计算器,但机器人却无法开车或回手抓痒。
有趣的是,由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会产生奇妙的愉悦感,所以尽管大脑不擅长思考,我们还是会受天生好奇心的驱使去寻找新的主意和问题。不过,我们会很迅速的分析解决问题需要多少脑力劳动,简单的问题让人无聊,困难的问题太费力,一旦大脑感知到这两种影响愉悦感的情况,他就会倾向于放弃。
基于以上研究,威林厄姆通过《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这一书直接告诉我们,学生是否喜欢学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能否持续地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愉悦感。想让学生爱上学校,就要创造一个使他的好奇心能够探索、能够获得成就感的必要难度的环境。好奇心系统可以说是一个兴趣雷达,在雷达探索范围内,不断哄着大脑,学习才会更有效。
也就是说,只有在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后,让他们在已有的认知范围内去主动获得问题的答案,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愉悦感,他们才能知道,学习原来是件好玩的事。
孩子的兴趣是什么?看看他们平时最喜欢玩什么就知道了。男孩子从小喜欢运动、武器、汽车,女孩子从小喜欢画画、跳舞、唱歌,这样的兴趣是显而易见的。从一个简单的兴趣出发,就能够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帮助孩子建立一条知识链或知识圈。
比如有的男孩子不喜欢学习,但喜欢打篮球,如果家长能够把篮球作为一个引子,因为他对NBA感兴趣,多让他看往期的赛事或杂志,找有中英双译字幕的版本方便熟悉英语;
因为观看篮球世锦赛,让他从各个国家的名称开始了解地理,了解各国的人情地貌;
因为篮球赛制涉及淘汰制、循环制、混合制等多种编排方法,可以引导他根据不同赛制的积分计算规则掌握简单的数学方程运算,甚至与篮球场面积、罚球线半径等有关的运算题都会让孩子产生亲切感;
因为打篮球除了运动技巧外,还涉及大量的如重心、重力、惯性等等知识,孩子可以从小学开始就通过篮球运动接触物理知识,等到初中学物理之后轻松辗压同龄人......
那么,学习对于孩子来说,就不会是痛苦之源,而是不断激发探索欲望的动力引擎。
这一切的可能性,都是以简单的打篮球为原点,延伸出的知识链。
让孩子产生学习兴趣更有效的办法,就是让他对学习拥有源源不断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类行为的最强烈动机之一,想想小时候下雨天转过的伞、洗手台边灌过水的袜子、对着电扇喊过的抖音、和小伙伴一起抠过的墙皮......
由好奇心引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是无穷的。130多年前,一个到了3岁还不会说话,直到10岁才去上小学,整日被父母担心、被老师呵斥、被同学嘲笑的笨小孩阿尔,在26岁那年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变成了伟大的爱因斯坦。
他苦口婆心的告诉我们,“我没有特别的知识,我只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至理名言啊。
孩子的好奇心能够从很多方面直观的反映出来。你的孩子一定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1. 爱问为什么,是个缠人的“问题精”。“为什么屋顶会长草?”“螃蟹为什么会横着爬?”“为什么我要去上钢琴班但小明不用?”
2. 容易被新事物吸引,对周围新鲜事表现出兴奋和新奇。喜欢新的游戏和物品;喜欢东摸摸,西摸摸,越不让碰的越想动。
3. 对更多带有科技含量的产品感兴趣。一有时间就抱着平板电脑、手机、学习机等电子产品和高科技玩具一直玩,而且掌握速度飞快。
4. 经常有“破坏性”的活动,切橡皮、拆笔、拆玩具,反复玩开关、按电梯等。
如果家长能够根据孩子的好奇心特征加以正确引导,鼓励他的探究行为,启发他们去积极思考,那么好奇心将会成为推动孩子独立求知的重要力量。
具体来说,家长可以尝试通过以下4点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1.从孩子提出的某个疑问出发,激发他的探索乐趣。
比如上文的例子,
“房顶怎么长出了草和树?”
“因为植物的种子会随鸟类的粪便落在房顶上,遇到土壤跟合适的条件就会生长。”
“那为什么土能长出植物?”
“是啊,为什么呢?”
遇到一些无法回答或无休无止的问题,拉着他一起查资料,从上述简单的问题,很容易延伸出土壤是怎么形成的,有哪些成分,各地区有哪种分类,该怎么保护等等生物、地理甚至环保知识。
你还可以跟孩子一起动手,挖一些土回来种下种子,定期的浇水,观察,写观察日记,在锻炼孩子耐力和观察力的同时,让孩子再多拥有一个你们共同的记忆和乐趣。
2.通过引导或寻找相似的、安全的替代品,把“探索”活动的破坏性降到最低。
比如孩子喜欢反复玩房间的电灯开关,带着他拆开一个废旧的手电筒,让他自己去观察手电筒中的电池、开关、灯泡,研究开关和电路的原理。
针对爱玩电子产品的孩子,家长可以在手机、平板电脑中下载一些有趣的仿真类APP,例如:爱科学,这个APP有584 个虚拟仿真实验,涵盖K12阶段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功能体现供孩子(看一看、做一做、学一学、秀一秀)非常有趣好玩的。
让孩子通过折腾虚拟的工具器材来代替现实中的“破坏”,享受探索乐趣的同时增长知识。
3.创造适宜的环境,满足孩子的观感刺激。
自然环境对培养孩子的好奇和求知欲极为重要。大自然中的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青山绿水等充满了知识的奥秘,对于孩子永远有无穷的吸引力。
利用节假日带着孩子去动物园、各种博物馆,增长见识,感受世界的多样与奥妙;平时下班后抽时间带着孩子散步、玩耍、骑车、荡秋千,让孩子在玩耍中扩展对形状、重力、重量、刚柔等复杂事物的认识。
4.利用故事丰富想象力。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有内容,有情节,形象生动。故事不但可以扩展孩子视野,而且对增强孩子注意力、丰富孩子想象力非常有效。鼓励孩子多看故事书,然而耐心的听他复述故事情节,对于丰富孩子情感,锻炼语言表达都有很大帮助。
想做到以上几点并不难,但在平时生活中,家长们可能常常会面临一些实际的困扰,比如工作繁忙,没办法腾出完整的一天甚至几个小时来陪孩子;比如有些家长在陪伴的过程中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启发孩子探索......此外,对于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父母之间的角色分工也十分重要。
解决以上疑惑,或想了解关于怎样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更多秘诀,不妨参考下一篇做法指导:
好爸爸的小目标:一年陪孩子完成156个实验
chenyun816468- 帖子数 : 2019
注册日期 : 16-08-25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